集運市場展望
隨著2025年的臨近,全球集裝箱航運業正處于一個充滿挑戰的十字路口。地緣政治變化、新的環保政策和市場波動正在塑造行業的未來,同時也為新機遇打開大門。丹麥集裝箱航運咨詢公司Vespucci Maritime首席執行官Lars Jensen分享了他對集運業應對挑戰的見解以及未來市場預測。
//-紅海危機和美東碼頭罷工風險-//
紅海對航運來說仍然是一個危險的區域,盡管襲船次數有所減少,但為了避免潛在威脅,大型航運公司仍將被迫繞航好望角,從而增加了航運成本并延長了運輸時間。
Lars警告說,若明年蘇伊士運河能夠恢復正常通航,也會帶來新的問題。如,掛靠歐洲港口的船只在短時間內的大幅增加將導致嚴重的運輸瓶頸,亞洲集裝箱設備會出現短缺,運價或出現下跌,等等。
而在大西洋的另一邊,美國東海岸港口的勞資糾紛也帶來重大挑戰。2024年底東海岸的罷工行動雖然時間短暫但揭示了在自動化問題上的嚴重分歧。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繼續反對自動化,而隨著合同截止日期的到來,罷工風險越來越大,將對航運產生長期影響。
//-高需求和新聯盟-//
盡管面臨挑戰,但集裝箱運輸需求仍保持強勁增長。2024年,以集裝箱噸海里計算的全球需求增長了25%-30%,顯示出行業的韌性。
2025年開始運作的航運新聯盟將重塑行業規則。根據Lars的說法,新聯盟成功的關鍵在于理解客戶需求,并根據不斷變化的交易模式調整航線網絡。他表示并不主張直接連接模式,建議托運人根據供應鏈需求仔細分析航線網絡,因為直線并不是效率最高的。
//-生存策略:適應性-//
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在繼續增加。貿易戰、制裁和高關稅正在給全球供應鏈帶來新的挑戰。Lars預計地緣沖突將加劇,這可能會造成更多的貿易壁壘。同時,隨著制造業供應鏈重塑,印度等新興市場在全球航運中的分量將進一步提升。
為了應對這些不確定性,Lars強調建立強大而靈活的供應鏈的重要性。投資于供應鏈韌性建設對于應對紅海危機或港口罷工等突發事件至關重要。根據Lars的說法,當前存在的問題是,很少有人愿意在穩定時期投資于韌性。Lars認為,那些在穩定時期投資構建彈性供應鏈的公司在危機來臨時將贏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Lars預測,從長遠來看,波動仍將是航運業的常態。地緣政治變化、新的環境法規和不斷變化的貿易模式推動的價格波動將使行業參與者保持警醒。他總結道:“積極適應這些變化的公司將擁有巨大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