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公司重返紅海:面臨挑戰與不確定性
隨著紅海局勢的變化,航運公司計劃重新航行通過該水域,但這一決策對航運業,尤其是對歐洲市場,將帶來一系列挑戰。過去一年多,航運公司為了避開也門水域的攻擊,被迫繞航好望角。繞航導致船舶運輸時間的增加和成本的上升。如今,隨著局勢的逐步緩解,航運公司有望重新進入紅海。
紅海局勢緩解,航運公司重新評估航線
紅海局勢開始變動,胡塞武裝宣布停止攻擊非以色列船只的,航運公司有望重新駛過蘇伊士運河。雖然目前通過紅海的船舶仍然較少,但據Leth Agencies的最新報告顯示,航運公司越來越需要通過蘇伊士運河,特別是在蘇伊士運河過路費保持2024年水平的背景下。
Vespucci Maritime的首席執行官Lars Jensen表示:“航運公司已經做好了返回紅海的準備,但他們目前還在觀察局勢的發展,看誰會首先采取行動。”他進一步指出,航運公司重新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決定,將導致歐洲港口擁堵,進而影響貨物的配送。
變化影響全球貿易路線
Jensen認為,重返紅海不僅會對歐洲市場產生深遠影響,還將波及大西洋、非洲及南美等其他國際貿易路線。隨著航運公司開始使用紅海航道,預計會出現一段交通高峰,港口處理能力面臨巨大挑戰。
兩種可能的情景
目前,航運公司在是否改變航線的問題上仍然猶豫不決。Jensen分析認為,未來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景:
第一種情景:航運公司選擇保持觀望,等待紅海局勢的進一步穩定后再做決定。這種謹慎的態度旨在避免網絡中斷和物流挑戰,盡量減少由于突發事件帶來的不確定性。
第二種情景:一家公司或多個航運公司決定率先通過蘇伊士運河航行,迫使其他競爭對手也跟進。這將迅速恢復使用紅海航道的使用,但也可能造成短期內的歐洲港口擁堵,增加運力并導致運費下降。
Jensen強調:“無論哪種情景,航運公司都處在復雜且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貿易環境中,這是一個重大決策。”
運價或將暴跌
根據Sea-Intel的預測,一旦航運公司重返紅海,預計亞洲到歐洲的運輸成本將在六個月內下降高達70%。這種變化將導致現貨運價回落到2023年的低水平,進一步加劇運費競爭。
在紅海危機之前,航運公司的現貨運費已經處于虧損水平,而全球航運業的運力過剩,進一步壓低了價格。
安全風險與物流挑戰
盡管航運公司已經準備好重新航行,但馬士基、赫伯羅特和MSC等公司仍對重返紅海心存顧慮,主要原因是胡塞武裝的潛在攻擊風險。Jensen提到,航運公司更擔心的是,任何重新開通航道后的不確定性,都可能導致航運網絡的混亂和客戶的不滿,類似于馬士基在2024年初發生的情況——在宣布暫時不使用蘇伊士運河后,馬士基又改變決定,重新航行,但最終由于持續的動蕩而再次改道非洲,給公司帶來了麻煩。
隨著紅海航道重新開放,航運公司面臨的挑戰也愈加復雜。在不穩定的地緣政治環境和全球市場的變化中,如何做出戰略決策,將直接影響航運公司的競爭力和市場表現。航運公司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恢復航運,同時平衡成本、效率與風險,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