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大戰打響!班輪公司調整運力布局
面對中美全面打響“關稅大戰”,班輪公司已開始從跨太平洋航線中逐步撤出運力,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
3月3日,特朗普政府正式簽署行政命令,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0%提升至20%。與此同時,中國迅速反制,自2025年3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小麥、玉米及大豆等進口農產品加征關稅。
市場普遍預期關稅戰將導致集裝箱運輸需求萎縮。從2024年美國大選以來的進口數據及未來幾個月的預測來看,市場正經歷“搶跑—回落”的周期波動。
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RF)與Hackett Associates聯合發布的預測顯示,2月美國主要集裝箱港口進口量預計小幅回升,而3月作為傳統淡季,進口量仍將同比增長11.1%,達到214萬TEU。然而,增長勢頭在4月后預計顯著放緩:4月進口量預計為218萬TEU(同比增8.2%),5月為219萬TEU(增5.4%),6月則回落至213萬TEU(同比下降0.6%)。
由于擔憂前期“搶運”透支后續需求,班輪公司紛紛調整運力布局。
地中海航運(MSC)成為此次撤退潮的“領頭羊”。該公司宣布無限期擱置原計劃新增的第五條亞洲—美國西海岸航線“Mustang”。MSC表示:“鑒于當前跨太平洋市場的嚴峻形勢,我們決定將原本用于Mustang航線的運力重新調配至全球其他航線,以優化資源配置。”
“Mustang”航線最早于2024年11月對外公布,作為MSC獨立東西向航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自今年1月以來,亞洲至美國西海岸航線的運價持續跳水,從近6000美元/FEU跌至3月3日的3451美元/FEU。
盡管美國進口商為規避關稅上調風險而加緊發貨,但運價仍持續走低,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
MSC已開始將其24000 TEU級超大型船舶從部分航線撤出,例如將原用于亞洲—北歐航線的運力轉向地中海和西非市場。與此同時,Linerlytica報告指出,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成員——達飛、中遠海運、東方海外及長榮海運也決定推遲原定3月新增的亞洲—北歐航線。
在MSC采取行動之前,由日本海洋網聯船務(ONE)、陽明海運和HMM組成的Premier聯盟已宣布推遲原定5月開通的兩條跨太平洋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