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計劃將顛覆全球航運業
路透社3月8日報道,多位企業高管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旨在重振美國航運業的計劃,可能為海運運營商帶來巨額成本,引發全球供應鏈混亂,并“顛覆全球航運業”。
根據路透社2月27日獲得的一份行政命令草案,美國計劃對所有包含中國建造或中國籍船舶的船隊征收美國港口停靠費、對中國產起重機征收關稅,從而“為美國造船業的復興”提供資金。根據草案內容,美國政府還將敦促盟友采取類似措施,否則將面臨報復。
該草案未明確費用金額和計算方式,但可能會給包括瑞士地中海航運公司(MSC)、丹麥馬士基(Maersk)、德國赫伯羅特公司(Hapag-Lloyd)和中國臺灣長榮海運公司等在內的全球主要集裝箱承運商,以及運輸食品、燃料和汽車的船舶運營商造成巨大損失。
代表國際班輪航運業的世界航運理事會(WSC)指出,這一港口費用政策可能影響幾乎所有停靠美國港口的船只,每年為美國消費者增加高達300億美元的成本,并使美國出口產品的運輸成本翻倍。
WSC首席執行官Joe Kramek表示:“政策制定者必須重新考慮這些破壞性提案,并尋求支持美國產業的替代解決方案。”
盡管特朗普計劃的公開目標是重振美國低迷的造船業、并削弱中國在全球航運中的主導地位,但行業高管們的悲觀預期表明,特朗普的這一利美政策可能帶來與其目標相悖的后果。
班輪巨頭日本海洋網聯船務(Ocean Network Express,ONE)首席執行官Jeremy Nixon本周在加利福尼亞州長灘舉行的標普全球TPM集裝箱航運會議上表示,該計劃是一個“曲線球”,可能對海運公司及其客戶造成嚴重損害。
短期內,船東可能會減少在美國港口的停靠次數以規避費用。高管們警告,大量額外貨物可能堵塞港口,導致進口商品更難到達零售商手中,同時美國制造商的出口商品也難以順利裝船發運。
此外,特朗普的計劃可能迫使企業重新部署全球船隊,將非中國建造的船舶集中服務于美國市場——這一調整可能耗費大量時間和資金。
全球最大的集裝箱承運商MSC首席執行官Soren Toft在TPM會議上表示,為減輕影響,MSC可能會跳過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港等較小港口。奧克蘭港是美國新鮮牛肉、乳制品和杏仁出口的重要門戶。
航運高管們警告,此類舉措可能導致美國大型港口超負荷運轉,而小型港口則被邊緣化,甚至可能重演疫情初期全球貿易流動受阻的局面。
美國東海岸最大的紐約和新澤西港負責人Beth Rooney表示:“我們和合作伙伴很難一次性消化如此巨大的貨運量激增。”
MSC的Soren Toft在談到與中國建造船舶相關的費用時表示:“如果出臺法規,至少應具有前瞻性,而不是因我們過去未知的錯誤懲罰我們。”
與此同時,法國集裝箱承運商達飛海運(CMA CGM)正在擴大旗下懸掛美國國旗的美國總統輪船公司(American President Lines,APL)船隊,并探索在美國本土造船。達飛輪船與中遠海運建立了船舶共享聯盟,并以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為主要客戶。達飛海運首席執行官Rodolphe Saadé在周五的采訪中透露:“我們正與多家船廠洽談,評估所需時間及成本。”
丹麥馬士基(Maersk)則表示,目前評論新關稅或費用為時過早,因為政策變化迅速且尚未最終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