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航運展望:美國政策變動加劇市場不確定性
自特朗普再度執政以來,美國的地緣政治、貿易及航運政策變動,不僅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而且將成為未來供需格局的關鍵變量。
在BIMCO的基本預測情景中,預計2025年至2026年,航運市場的供需關系將趨向弱平衡。假設2025年,船舶將逐步恢復通過紅海和蘇伊士運河的常規航線,航程縮短將導致運力需求減少。
即便航線未能恢復常態,供需平衡的弱化趨勢將依舊。在此情形下,預計運力需求將以每年2%至3%的速度遞增,但供應增速將更快。
針對其他預測情景,依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最新經濟展望作了調整。相較于基本情景,OECD的預測將需求增長的年度預估值下調了0.2個百分點。
OECD的調整考慮了加拿大和墨西哥與美國之間的關稅提高,并將北美在2025年和2026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下調了0.7至0.8個百分點。然而,該預測未納入美國對華商品、鋼鐵和鋁可能加征的額外進口關稅,以及中國和歐盟可能對美國商品實施的報復性關稅。
美國將在當地時間本周三宣布的對等關稅的影響尚未顯現。此時斷言進一步提高進口關稅的市場效應,尚言之過早。
然而,鑒于美加墨貿易戰對北美經濟增長的潛在沖擊,BIMCO預計實際貨運量增長將低于基本預期0.5個百分點,同比降幅高達17%。
美國擬議的政策亦可能沖擊供應端,即對??棵绹劭诘闹袊\營商和中國建造船舶征收高額費用。一旦實施,此舉將重塑市場格局。
而美國進出口若集中于少數港口,擁堵現象恐加劇。不容忽視的是,即便收費政策未落地,若供需關系如上所預測,二手船價格亦可能下滑。
自2025年初以來,5年船齡的二手船價格較2024年12月上漲了6%,主要是因同期的期租費率持續攀升了5%。
期租費率至今未受運費下跌波及,原因在于現有長期租約限制了可用運力的供給。然而,租船費率終將順應運費走勢,盡管這一全面調整過程仍需時日。
一旦期租費率顯露下滑跡象,二手船價格亦將隨之下跌。與此同時,受全球造船訂單減少的影響,新造船價格已現小幅下降趨勢。BIMCO判斷新造船價格已觸頂,但其下降速度將取決于集運市場未來的合同簽訂情況。
盡管年初貨運量增長勢頭強勁,但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已較年初下跌46%,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亦下降了23%。
這一疲軟態勢表明,班輪運營商增加的運力超過了貨運量的增長,顯而易見的市場失衡或已預示中美貿易量的減少。為改善市場供需關系,運營商或將削減運力。